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Memcache::connect(): Server 127.0.0.1 (tcp 11211, udp 0) failed with: Connection refused (111)

Filename: libraries/Cache_file.php

Line Number: 28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Memcache::connect(): Can't connect to 127.0.0.1:11211, Connection refused (111)

Filename: libraries/Cache_file.php

Line Number: 28

科技百科文章精选_科技百科- 可可英语

每日英语

您的位置: 首页 > 标签  包含有标签 科技百科 的文章共有:140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期:万物起源

    中国古代先民对于无法理解和控制的自然现象,归诸于主宰万物的超自然力。

    2015-11-11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2期:古人观天

    相传在远古时候,共工和颛顼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战。共工失败后,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东南方的地也陷了下去。于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滑向西北方,地上的流水泥沙都流向了东南方。

    2015-11-12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3期:《甘石星经》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观察天象。古书上关于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时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鲁国的天文学家在对天象的观测中,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被证明是可靠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鲁国的史书《春秋》就有记载,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记录。

    2015-11-13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4期:彗星

    中国古代关于彗星的纪事很早。早在22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古文献中已有关于彗星的记录。最可靠的是《春秋》对出现于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记录。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西欧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66年,这比中国最早的记载晚了670余年。

    2015-11-14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5期:新星和超新星

    新星和超新星都是由新星的爆发而产生的变星。新星的爆发有时能在几天时间内将这颗星的亮度增强几千到几万倍,随后它又会渐渐暗弱下去,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最终回到原来的亮度。

    2015-11-15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6期:日食

    很久以前,人们注意到太阳和月亮有时会突然间丧失光芒。人们找不出原因,害怕太阳和月亮光芒一去不返,世界末日来临。于是,中国古人开始观察日月食,记录日月食发生的时间、食分,探索产生日月食的原因。

    2015-11-16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7期:登封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东南巧千米的告城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2015-11-07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8期:日晷

    日晷又称“旧规”,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2015-11-18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9期:张衡和地动仪

    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的复原模型。这架地动仪的发明者是中国东汉时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2015-11-19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0期:浑仪

    浑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人们使用浑仪在这个蛋黄上测量天体的位置。

    2015-11-20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1期:漏水转浑天仪

    汉中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张衡对浑仪作了大胆创新,设计并制作了漏水转浑天仪。张衡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天体位置的水运浑天仪,凡是已知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这架仪器上。人们可以通过浑天仪观测到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

    2015-11-21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3期:简仪

    简仪为元代(1271一1368)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一1316)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2015-11-23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2期:仰仪

    仰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

    2015-11-22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4期:浑象

    天体仪,古称“浑象”,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中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它可以用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可以说天体仪是现代天球仪的直接祖先。

    2015-11-24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5期:圭表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2015-11-25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6期:《灵宪》

    《灵宪》是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积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写成的一部天文巨著。该书全面阐述了天地的生成、宇宙的演化、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诸多重大问题,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11-26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7期:《大衍历》

    《大衍历》,公元727年唐朝天文学家张遂(683一727,又名僧一行)修订,后经张说(667一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

    2015-11-27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8期:《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从1281年开始实行,历经整个明代,一直到清初,共用了360多年。

    2015-11-28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天文) 第19期:二十四节气

    按照中国农历的纪年法,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一年共有24个节气。节气是中国农历特有的。

    2015-11-29 编辑:amy

  • [科技新闻] 双语科技百科(地理) 第20期:大禹治水

    大禹是传说中夏后氏部落的首领,原称“禹”,也称“夏禹”。传说尧的时候,黄河发大水,洪水冲毁了村庄和房屋,人们只能住到树上和山顶上。

    2015-11-30 编辑:amy